要紧盯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全覆盖步伐。
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啟勇) 5月1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主持召开第四届昭通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研究关于开展脱贫攻坚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推进河长制工作等议程。要参照省级工作机构,及时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总河长、副总河长的协调推进机构。
建立相应机制的同时,建立社会参与监督体系,公告河长名单,设立河长公示牌,聘请社会监督员,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抓好、抓实、抓细脱贫攻坚是看齐意识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明确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把四个意识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认清严峻形势,正视现实,深刻反思,动真碰硬,彻查问题,彻底整改。会上,市政府党组成员分别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直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今后如何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促进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了表态发言。省长阮成发在全省相关大会上指出,全面推行河长制是努力成为生态文明排头兵的重大举措,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的迫切需要,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完善监测评价体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水质水量监测和评价,逐步建立体系统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河湖库渠监管网络,实时监控水质变化,定期分析,自动预警。
会议强调,我市贫困人口占全省三分之一,省委书记陈豪强调:昭通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云南要脱贫,首先看昭通。会议首先传达了5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有关州市2016年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约谈会议精神。要精准发力,坚持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农业结构调整打开了新的局面。会前,全体参会人员还先后到盐津县牛寨乡牛塘村、敦厚村,对犀牛洞药庄、盐津林森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盐津领航大学生科技创业园、胡家湾农业体验园、盐津库克玫瑰庄园等农业产业发展基地进行了现场参观。会议强调,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昭通农业发展面临自然灾害不确定因素在增多,加快发展的难度在增加,资源环境的压力在增大,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的趋势在增加,部分地方重农抓粮的力度有所减弱等困难和问题。在下步工作中,全市上下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贯彻落实好省委、市委的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脱贫攻坚,抓住农业生产这个根本,以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目标,利用好重视农业的政策氛围更加浓厚、强农惠农资金下达更加快速、春耕备耕工作更加扎实、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等有利因素,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擦亮昭通高原特色农业这张名片。
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精心组织,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在统筹推进上下功夫,确保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要突出重点,狠抓小春的春季管理、狠抓春耕春播、狠抓农资供应、狠抓防灾减灾、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迅速掀起全市春季农业生产的热潮。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飞) 4月21日,全市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现场会在盐津县召开。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228.5万吨,再创新高。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44亿元,同比增长5.8%。
农业品牌打造取得了新成效。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针对绥江做好下步各项工作,杨亚林要求,一是要继续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力争走在全市前列。三是要以新理念促新发展,以新发展促稳定和谐。
要勇于担当,勤学习、勤思考、促实干,一级带着一级干,共同努力,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脱贫攻坚、移民搬迁收口扫尾等各项工作,推动绥江、推动全市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二是要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过细的作风抓好移民搬迁收口扫尾工作。
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新观念、创新方式、创新机制,把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用打造特色小镇的理念,因地制宜建设适合昭通实际的特色村庄。登上县城观景台,整个绥江县城尽收眼底,湖水拥城、城中有水、山水环抱。
杨亚林先后来到会仪镇峰顶山、中信纸业,新滩镇为民服务中心、米升源米酿食品加工基地、天宝山、官田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县职中、县城A14地块、观景台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汇报会,对绥江县各项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调研期间,杨亚林还到人民广场、金沙水上乐园、滨江景观带调研了城市建设和管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打造特色小镇的理念来打造特色村庄,坚持规划引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通过政府引导、群众主体、产业支撑的方式,发展好特色乡村旅游,让外来游客感受到这里的文化、特色和亮点。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公司带动,流转了土地、林地2100亩,种植经济林木49万株,建成年出栏500头的肉牛养殖场1个、2万羽养鸡场1个,观光旅游庄园1个,现代农业庄园已具雏形,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亲力亲为,及时解决合理诉求。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朝禹随同调研并主持汇报会。
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抓整改、促精准,以开展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为契机,重新梳理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拿出整改方案。会仪镇峰顶山清幽密林、梯田层叠、草木清香。
自古事在人为、贵在实干。进一步完善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对接机制,找依据、强支撑、重过程、求实效,依法依规、实事求是,以过细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把移民收口扫尾工作做好。
杨亚林强调,要抓党建、转作风,干部带头,贵在实干。杨亚林说,一个地方发展好一个产业,就为群众找到了一条路子。
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单虹 通讯员 周燕) 4月21日至22日,市委书记杨亚林深入绥江县部分产业示范点、企业、学校及移民家中,就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职业教育、城镇建设、移民后扶等工作开展调研。实地了解了峰顶山八改三清及脱贫产业示范点建设,天宝山产业发展模式、规模、效益及官田片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等情况,走访看望贫困户。新滩镇天宝山产业园的万亩半边红李子、生态渔业、独具特色的中草药识别示范园……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调整工作思路、措施,坚持以人为中心这个根本,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务实、统筹三个关键,实现思想认同、工作认同、情感认同,以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同作为衡量检验工作的标尺,把工作再强化、再落实。
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亲力亲为、带头实干。一路实地调研,集中听取绥江县工作情况汇报,杨亚林说,近年来,绥江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完成移民搬迁工作任务,并以此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强化、产业培育、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众志成城、勇于担当、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绥江精神、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绥江实践、群众工作五个一的绥江经验、三务三办、中医入户等做法和经验,值得全市学习借鉴和推广。产业发展要把好方向、选好项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接市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调研中,杨亚林指出,绥江山好、水好,硬件设施日渐完善,发展路子清晰、产业支撑明确,要围绕李子等特色产业做文章,着力提升层次、打造品牌,提升文化内涵,差异化发展,打造一个个星罗棋布、别具一格的特色村庄,画好这最后的点睛之笔,绘好这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给老百姓带来更多效益、更多实惠通过前期的报名环节,全市报名成功人数为30059人,岗位平均报考比例为80.37:1。
同时,由纪检、组织、人社、宣传、工信、公安、教育、保密等部门组成的市人事考试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本次笔试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督促各部门切实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据悉,本次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是参加全国23个省市联考,涉及考生近300万,云南省参考人员达24.7万人,昭阳区作为我市的唯一一个考区,也是全省第二大考区。全市共设置341个岗位,拟招录374人。为确保昭阳考区笔试工作顺利开展,省级组织、人社、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分别多次对考试筹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相关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压实责任、认真履职,精心谋划组织好本次考试。
其中,普通公务员280人、地税系统8人、监狱系统11人,法检系统39人、面向应届毕业生招录乡镇公务员36人。昭通市副市长龙进等一行巡考组到昭通市一中视察考试情况。
按照全省统一安排,我市今年考试录用公务员昭阳考区有21278名考生参考,共设立了15个考点712个考场,考点主要设在昭通学院和市一中、市实验中学、区一中等市区中小学。分别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工信、公安和各考点学校等抽调工作人员2000余人参与本次考试的组织工作。
昭通新闻网讯(昭通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唐龙泉飞)4月22日,全省公务员笔试考试开考昭通市副市长龙进等一行巡考组到昭通市一中视察考试情况。